Sunday, June 3, 2012

《The Butterfly Effect》,2004

有没有一个瞬间,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那么熟悉,好像什么时候曾经这样做,甚至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。

断断续续的回忆里,总有些遗失了的画面,如果可以回去填补这些空白,你会选择哪一段?又如果,填补后会改变了现状,然后输入新的记忆,像电脑format了灌入新的资料,你愿不愿意冒这个险?

《蝴蝶效应》里的Ivan就有这种能力。

13岁以前的记忆总是七零八落的,很多关键时候记忆会突然空白,他称之为Black out。上了大学,那些零落的片断慢慢回来了。心理系高才生的他发现,自己可以从日记本的段落间,带着20岁的回忆,回到那些空白的瞬间。

于是他去找儿时玩伴求证。却发现一个已经疯了,而喜欢的女孩因他的出现而自杀身亡。

为了改变赎罪,他开始回到每一个关键时刻。那一个瞬间做的事情就像蝴蝶效应一样,一个设定改变了后来的一切。活着的人可能死了,可能疯了,可能沦落成为妓女囚犯,也可能成了前途美好的大学生。

每一个关键瞬间的一个举动都能改变历史。总有人不幸,总有人牺牲。每一次他的大脑会一下子被灌入大量新的资料和片断,overload导致颅外出血。

已经无法回头的Ivan一心想要最好的结局,一次又一次将大脑记忆重灌。然而回到过去的机会逐渐减少,终于只剩最后一次机会。。

结局共有四个版本,而我看的是导演意属的结局。

最后一个机会,Ivan看到了自己快要出生的录像。他认为是他带给心爱的人不幸,于是还在胚胎里的他选择了用脐带绕着自己,慢慢的,带着过百年的记忆和祝福离开。

坦白说,这个版本最残忍,也最符合剧情。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,you cant play god,因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他要的,最好的结局。

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,会重看去发掘导演匠心铺排的伏笔,绝对值得你星期六晚上的时光。


No comments: